
9月23日晚盛鹏智投,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农业农村频道CCTV-17及央视频同步播出。晚会现场,一位着装干练的年轻人格外亮眼——他就是来自广东惠州的新农人董平天。作为华南地区唯一受邀的新农人代表,他带着惠州生产的鲜鸡蛋与马铃薯蛋糕登上全国舞台展示给全国观众,不仅让“惠州味道”成为晚会上的独特“风味名片”,更以产品背后的技术创新,生动展现了惠州新时代农业的“科技范儿”。
董平天(右)带着惠州生产的鲜鸡蛋与马铃薯蛋糕登上全国舞台展示给全国观众。
从“导弹”到“下锅捣蛋”:新农人的全产业链突围路
这份“科技范儿”,与晚会聚焦的“新农人与新科技”主题深度契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英国卡迪夫大学硕士——手握亮眼学历的海归董平天,本可在城市拥抱光鲜职业,却在2014年做出了一个“逆向选择”:回到惠州惠东,当起了“鸡司令”。如今,作为惠州市鹏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他主导的智慧化养殖基地蛋鸡存栏量达220万只,日产鸡蛋超200万枚,荣获全国首个鸡蛋“湾区认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蛋品供应基地。
“我的同学在钻研‘导弹’上天盛鹏智投,我在专注‘捣蛋’下锅——看似不同,实则都是用精细化思维做专业事。”董平天的一句幽默,道破了他扎根农业的逻辑。在他打造的智能化鸡舍里,温度、湿度、光照全由电脑精准调控,一枚鸡蛋从产出到包装,要历经数十道程序,近百道流程质量检测。这份“航天级”管理标准,让鹏昌鸡蛋成为麦当劳等国际品牌的稳定供应商,并实现年供港近1亿枚。
董平天(左四)带着惠州生产的鲜鸡蛋与马铃薯蛋糕登上全国舞台展示给全国观众。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度,董平天攻读了硕士学位,并依托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等合作,建成粤东首个智能化蛋鸡养殖基地:物联网技术覆盖喂料、喂水、集蛋、清粪、环控等全流程,一名工人可管理5万只鸡,效率是传统养殖模式的100倍以上;国际化全自动清洗车间,每小时能清洗将近十万枚鸡蛋,并通过食品级蜡油为鸡蛋加上“保护膜”,确保每一枚直达消费者的鸡蛋都安全可靠。
晚会“丰收产品交换”环节,董平天带来的马铃薯蛋糕更是引发全场热议。这款以惠东马铃薯搭配鹏昌鲜鸡蛋制成的创新食品,外表酷似鸡蛋,入口绵密、薯香浓郁,还富含膳食纤维与钾元素,赢得现场“丰收体验官”和“丰收推荐官”连连称赞。
这背后,是董平天对农业产业链的深度整合与创新。他投入8000万元建成现代化烘焙生产线,携手高校和科研机构,将新鲜鸡蛋转化为七百余种烘焙产品,依托超低温冷链系统直供全国多家大型商超与餐饮企业。同时,探索出“养殖-种植-加工”闭环生态:将鸡粪科学发酵为有机肥料,用于惠东省级马铃薯产业园,在有效解决养殖污染的同时,显著提升土壤质量与作物产量,实现马铃薯每亩增产15%以上,推动惠州农业向高效、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
以惠东马铃薯搭配鹏昌鲜鸡蛋制成的创新食品,外表酷似鸡蛋,引发热议。
从“一人闯”到“众人富”:科技赋能惠州农业“丰收图景”
作为广东省蛋品类目前唯一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鹏昌农业的担当不止于技术创新。公司已建立院士工作站与博士工作站,依托科研平台优势,不仅深耕蛋品与农产品加工技术,更积极带动农户共同发展——累计培训农户超1万人次,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直接带动776户农民增收。
在惠东县铁涌镇小屯村,董平天团队引进省农科院技术打造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既是绿色无公害生产的“样板田”,也是农户增收的“致富田”。基地探索的“冬种马铃薯+水稻轮作”模式,让土地“四季不闲”,每亩年收益突破8000元。
董平天的创业故事,正是惠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惠州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截至今年7月,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4家;省级标杆家庭农场29家;137个“粤字号”农业品牌、16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让“惠州土特产”变成了市场青睐的“金招牌”。
在农产品加工领域,惠州更是跑出“加速度”。像鹏昌农业这样的龙头企业,还有很多,他们正不断打破传统农业“天花板”:开发Omega3、富硒等功能性鸡蛋;推出茶香腊味、盐焗鸡等预制菜产品等,让“惠州味道”既端得上百姓餐桌,也成了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消费新宠。

天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